奋力加载中...

视频列表

教育学

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

  • 免费1.1教育的概念——词源
  • 1.2教育的概念——定义
  • 教育的要素
  • 教育的形态
  • 教育的本质
  • 5.1(1)生产力对教育的作用
  • 5.1(2)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作用
  • 5.1(3)文化对教育的作用
  • 5.1(4)人口对教育的作用
  • 5.1(5)科学技术对教育的作用
  • 5.1(6)教育的相对独立性
  • 5.2(1)个体身心发展的概念
  • 5.2(2)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
  • 5.2(3)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
  • 5.2(4)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
  • 教育发展的历史阶段
  • 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趋势
  • 8.1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
  • 8.2 萌芽阶段中国的教育思想—孔子
  • 8.3 萌芽阶段中国的教育思想—墨子
  • 8.4 萌芽阶段中国的教育思想—道家
  • 8.5 萌芽阶段中国的教育思想—《学记》
  • 8.6 萌芽阶段西方的教育思想—苏格拉底
  • 8.7 萌芽阶段西方的教育思想—柏拉图
  • 8.8 萌芽阶段西方的教育思想—亚里士多德
  • 8.9 萌芽阶段西方的教育思想—昆体良
  • 8.10 独立形态阶段的教育思想—培根
  • 8.11 独立形态阶段的教育思想-夸美纽斯
  • 8.12 独立形态阶段的教育思想-卢梭
  • 8.13 独立形态阶段的教育思想-康德
  • 8.14 独立形态阶段的教育思想-裴斯泰洛齐
  • 8.15 独立形态阶段的教育思想-洛克
  • 8.16 独立形态阶段的教育思想——赫尔巴特
  • 8.17 独立形态阶段的教育思想—杜威
  • 8.18 科学化阶段的教育思想-凯洛夫
  • 8.19 科学化阶段的教育思想——杨贤江
  • 8.20 现代化阶段教育学理论的新发展—赞可夫
  • 8.21 苏霍姆林斯基
  • 8.22 -布鲁纳
  • 8.23 -布鲁姆
  • 8.24 瓦根舍因
  • 8.25 巴班斯基

第二章 教育的功能

  • 教育功能的含义及类型
  • 教育的个体功能
  • 教育功能的限制
  • 影响教育功能发挥的因素

第三章 教育的目的

  • 1、教育目的的含义
  • 2、教育目的的功能
  • 3、确立教育目的的依据
  • 4、教育目的确立中的价值取向
  • 5、我国的教育目的的确立的理论依据
  • 6、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内容
  • 7.1 素质教育概述
  • 7.2 素质教育的特点
  • 7.3 实施素质教育应避免的误区
  • 7.4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

第四章 教育制度

  • 1.教育制度的概念
  • 2.教育制度的特点
  • 3.建立学制的依据
  • 4.西方现代学制的发展
  • 5.旧中国现代学制的沿革
  • 6.新中国现代学制的沿革
  • 7.学制在形式上的发展
  • 8.现代学制的发展趋势
  • 1.我国当前的学制改革
  • 2.当前我国学校的主要类型与系统
  • 3.义务教育制度

第五章 教师与学生

  • 1.1 教师职业的发展历史
  • 1.2 教师职业的性质
  • 2. 教师的角色
  • 3. 教师的基本素质
  • 4.1 教师专业发展的概念和内容
  • 4.2 教师专业发展的取向
  • 4.3 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
  • 4.4 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
  • 5. 学生的定义和本质特点
  • 6. 学生发展的规律
  • 7.1 师生关系的内涵
  • 8.2 师生关系的类型
  • 8.3 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与发展-师生关系的建立与发展
  • 8.4 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与发展-影响师生关系的因素

第六章 课程

  • 1. 课程的含义
  • 2.1 课程理论的产生与发展
  • 2.2 经验主义课程
  • 2.3 学科中心主义课程
  • 2.4 社会改造主义课程
  • 2.5 存在主义课程
  • 2.6 后现代主义课程论
  • 3. 课程的类型
  • 4.1 课程设计
  • 4.2(1) 课程目标
  • 4.2(2) 课程内容的文本表现形式
  • 4.3(1) 课程内容——含义和组织方式
  • 4.3(2) 课程内容-教材
  • 4.3(3) 课程内容-课程标准
  • 4.3(4) 课程内容-课程计划
  • 4.4(1) 课程实施——过程
  • 4.1(2)课程实施——含义和影响因素
  • 4.5.(1)课程评价——含义
  • 4.5(2)课程评价——主要模式
  • 5.1 新课程改革的背景
  • 5.2 新课程改革的理念
  • 5.3 新课程改革的目标
  • 5.4 新课程改革的内容-课程结构的改革
  • 5.5 新课程改革的内容-课程内容的改革
  • 5.6 新课程改革的内容-课程理念的改革
  • 5.7 新课程改革的内容-学习方式的改革
  • 5.8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观
  • 5.9 新课程改革的内容-课程评价的改革
  • 5.10 综合实践活动
  • 5.11 我国课程改革的回顾
  • 5.12 新课程改革的课程标准

第七章 课堂教学

  • 1-0教学设计概述
  • 1-1 教学目标的含义与特点
  • 1-2 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
  • 1-3 布鲁姆认知目标修订二维框架
  • 1-4 教学目标表述
  • 1-5 教学策略的概念与特征
  • 1-6 教学策略的选择
  • 1-7 教学媒体的设计
  • 1-8 教学内容与时间设计
  • 1-9 教学评价的含义
  • 1-10 教学评价的方法与技术
  • 1-11 教学评价结果处理
  • 1-12 教学策略与教学模式联系与区别
  • 2-1 课堂管理的概念与功能
  • 2-2 课堂管理的目标
  • 2-3 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
  • 2-4 课堂群体管理
  • 2-5 课堂环境管理
  • 2-6 课堂纪律概述
  • 2-7 课堂结构
  • 2-8 维持课堂纪律的策略
  • 2-9 课堂问题行为及其应对策略
  • 1. 教学的含义
  • 2. 教学理论及教学理论流派
  • 3.1 教学过程的概念
  • 3.2 教学过程理论的发展
  • 3.3 教学过程的本质
  • 3.4 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
  • 3.5 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
  • 4.1 教学原则概述
  • 4.2 常用的教学原则
  • 4.3 教学方法的概念
  • 4.4 两种对立的教学指导思想
  • 4.5 常用的教学方法
  • 4.6 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的依据
  • 4.7 当代国内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发展
  • 4.8 当代国外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发展
  • 5.1 教学组织形式的概念
  • 5.2 常见的教学组织形式
  • 5.3 当前教学组织形式改革的重点
  • 6.1 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概述
  • 6.2 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-备课
  • 6.3 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-上课
  • 6.4 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-作业的布置与批改
  • 6.5 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-课外辅导
  • 6.6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-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

第八章 学校德育

  • 1. 德育的含义及地位
  • 2. 德育的功能
  • 3. 德育过程的含义、德育过程与品德形成过程的关系
  • 4. 德育过程与教学过程的关系
  • 5. 德育过程的规律
  • 6. 德育的任务
  • 7. 德育的目标
  • 8.1 德育内容的概念和选择依据
  • 8.2 我国学校德育内容
  • 9. 德育课程
  • 10.1 德育原则的概念
  • 10.2 我国中小学德育原则
  • 11.1 德育的途径
  • 11.2 常用的德育方法

第九章 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

  • 1. 班级的含义与功能
  • 2. 班级的特点、历史发展、结构、发育过程
  • 3.1 班级管理的内容
  • 3.2 班级管理的原则
  • 3.3 班级管理的方法
  • 4. 班主任的角色、任务、职责与素质

第十章 课外校外教育

  • 1.1 课外、校外教育的概念
  • 1.2 课外、校外教育的意义
  • 2.1 课外、校外教育的主要形式
  • 2.2 课外、校外教育的主要内容
  • 3.1 课外校外教育的特点
  • 3.2 课外、校外教育的要求
  • 4.1 家庭教育
  • 4.2 社会教育
  • 4.3 学校、家庭、社会三结合

第十一章 教育科学研究

  • 1.1 教育科学研究的含义和特征
  • 1.2 教育科学研究的原则
  • 1.3 教育科学研究的类型和意义
  • 2. 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
  • 3.1 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
  • 3.2 几种新兴的教育科学研究方法

教育法学

法与教育法

  • 1.法的含义与特征
  • 2.法的渊源
  • 3.教育法和教育法规的含义

教育法律关系

  • 1.教育法律关系的含义、特征和 类型
  • 2.教育法律关系主体
  • 3.教育法律关系客体
  • 4.教育法律关系的内容
  • 5.教育法律关系的产生、变更和消灭

教育法律规范

  • 1.教育法律规范的含义和类型
  • 2.教育法律规范的构成要素
  • 3.教育法规与教育道德
  • 4.教育法规与教育政策

教育法制过程

  • 1.教育立法
  • 2.教育法规的遵守、适用和解释
  • 3.教育行政执法
  • 4.法律制裁

教育法律责任

  • 1.教育法律责任的含义、归责原则
  • 2.教育法律责任的分类及侵权责任

学生的权利及其维护

  • 1.学生权利的含义及主要内容
  • 2.学生伤害事故处理

教师的权利及其维护

  • 教师的权利及其维护

教育法律救济

  • 1.教育法律救济的含义和渠道
  • 2.教育行政申诉制度
  • 3.教育行政复议制度
  • 教育行政赔偿

教育心理学

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

  • 1.个体心理的全程发展
  • 2 个体发展心理的一般特征
  • 3 心理发展的教育含义
  • 4 个体不同阶段的发展特点
  • 1.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
  • 2皮亚杰的游戏理论
  • 3 维果斯基的发展观
  • 4弗洛伊德的理论
  • 5 埃里克森社会化发展理论
  • 6 布朗芬布伦纳生态系统理论

学习理论

  • 1-1 学习的实质
  • 1-2 学习结果分类
  • 1-3 加涅学习水平分类
  • 1-4 阿瑟雷柏分类
  • 1-5 我国学者的学习分类
  • 2-1 巴甫洛夫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
  • 2-2 华生的刺激反应理论
  • 2-3 桑代克联结试误说
  • 2-4 斯金纳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
  • 2-5 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
  • 2-6 苛勒完形-顿悟学习理论
  • 2-7 托尔曼符号学习理论
  • 2-8 布鲁纳认知结构
  • 2-9 奥苏贝尔认知同化理论
  • 2-10 掌握学习理论
  • 2-11 加涅信息加工理论
  • 2-12 马斯洛的内在学习理论
  • 2-13 罗杰斯有意义自由学习
  • 2-14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
  • 2-15 建构主义在教学中的应用

学习迁移 记忆和遗忘

  • 1-1 学习迁移的含义
  • 1-2 学习迁移类型
  • 2-1早期迁移理论
  • 2-2 现代迁移理论
  • 3-1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
  • 3-2促进学习迁移的教学
  • 1.记忆的含义和基本过程
  • 2. 记忆的分类
  • 3 记忆系统
  • 4 遗忘的概念和规律
  • 5 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
  • 6 遗忘的原因
  • 7 防止遗忘的方法-复习
  • 8 记忆的品质
  • 9 提高记忆效果的方法

学习策略与不同类型的学习

  • 1-1 知识的概念和类型
  • 1-2 陈述性知识的表征方式
  • 1-3 陈述性知识学习的类型
  • 1-4 陈述性知识学习的一般过程
  • 1-5 程序性知识的表征方式
  • 1-6 程序性知识学习的一般过程
  • 2-1 技能的概念
  • 2-2 技能的分类-操作技能
  • 2-3 技能分类—心智技能
  • 2-4影响技能的形成因素
  • 1-1 态度的实质与结构
  • 1-2 品德的实质
  • 1-3 品德的心理结构
  • 1-4 态度与品德的关系
  • 2-1 皮亚杰道德发展阶段理论
  • 2-2 科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理论
  • 2-3 道德行为的社会学习理论
  • 3-1 态度与品德形成过程
  • 3-2 态度与品德形成的影响因素
  • 3-3 良好态度与品德的培养
  • 4-1 过错行为与不良品德行为
  • 4-2 学生不良行为的原因分析
  • 4-3 学生不良行为的矫正
  • 1-1 学习策略的含义及特点
  • 1-2 学习策略的分类
  • 2-1 认知策略
  • 2-2 元认知策略
  • 2-3 资源管理策略
  • 3-1 学习策略训练的原则
  • 3-2 学习策略的训练模式
  • 1-1 问题的含义
  • 1-2 问题解决的含义及特点
  • 1-3 问题解决的过程
  • 1-4 问题解决策略
  • 1-5 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
  • 1-6 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
  • 2-1 创造性的含义
  • 2-2 创造性思维的基本特征
  • 2-3 创造性思维的过程
  • 2-4 影响创造性的因素
  • 2-5 创造性的培养

影响学习的心理因素

  • 1.注意的概念及特点
  • 2 注意的功能
  • 3 注意的外部表现
  • 4 注意的分类
  • 5 注意的品质
  • 6 注意规律在教学中应用
  • 1 感觉的含义
  • 2 感觉的测量
  • 3 感觉的分类
  • 4.感觉特性
  • 4.观察的概念
  • 5.观察的品质
  • 6..知觉的含义
  • 7.知觉的种类
  • 8.知觉的特性
  • 9.观察力的培养
  • 10.感知觉的关系和应用
  • 1-1 学习动机的含义和基本结构
  • 1-2 学习动机的功能
  • 1-3 学习动机的分类
  • 1-4 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
  • 2-1学习动机理论- 强化理论
  • 2-2 需要层次理论
  • 2-3 成就动机理论
  • 2-4 成败归因理论
  • 2-5 自我效能感理论
  • 2-6 自我价值理论
  • 2-7 成就目标理论
  • 2-8 自我决定论
  • 2-9 控制点理论
  • 3-1 学习动机的培养
  • 3-2 学习动机激发

个别差异与教育

  • 1 知识、技能与能力的关系
  • 2 能力的分类
  • 3 智力与非智力因素
  • 4 智力因素说
  • 5 智力结构理论
  • 6 智力的信息加工理论
  • 7—智力测验
  • 8 影响能力发展的因素
  • 9 能力的培养
  • 1气质的含义与特征
  • 2人格的含义与特征
  • 3.气质的类型
  • 4性格的概念和特征
  • 5良好性格的培养
  • 6性格和气质的关系
  • 7自我调控系统
  • 8人格特质理论
  • 9人格类型理论
  • 10人格测验
  • 11影响人格形成的因素
  • 1-1 能力差异及其教育意义
  • 1-2 学习风格差异
  • 1-3性格差异及其教育意义

学生心理健康教育

  • 1-1 心理健康的含义及其标准
  • 1-2 心理评估的概念和参考框架
  • 1-3 心理评估的方法
  • 2-1 心理辅导的概念和学校心理辅导目标
  • 2-2 心理辅导的原则
  • 2-3 心理健康的辅导模式
  • 2-5改变学生行为的基本方法
  • 2-6 行为演练的基本方法
  • 2-7 改变学生认知的方法
  • 2-8 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干预
  • 2-9 心理健康的培养

教师职业道德

教师职业道德概述

  • 1教师职业道德的含义
  • 2教师职业道德与教师师德之间的区别
  • 3教师职业道德的结构
  • 4教师职业道德的特征
  • 5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
  • 6教师职业道德的范畴
  • 7教师职业道德的功能
  • 8教师职业道德的作用

教师职业道德规范

  • 《中小学教师的职业道德(2008年修订)》的内容及解读
  • 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的特征

教师职业道德修养

  • 1.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含义
  • 2.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特点
  • 3.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原则
  • 4.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必要性
  • 5.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方法
  • 6.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意义
  • 7.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途径

教师职业行为规范

  • 1.教师职业行为规范的主要内容
  • 2.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
  • 3.教师职业行为需要处理的几种人际关系

教育相关法律法规

  • 1.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
  • 2.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
  • 3.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
  • 4.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
  • 5.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

其它章节

  • 最后70天如何备考拿高分?
  • 教育学1
  • 教育学2
  • 教育学3
  • 教育心理学1
  • 教育心理学2
  • 教育心理学3
  • 教育法学1
  • 教育法学2
  • 教育心理学 考点汇总及预测
  • 教育学 考点汇总及预测
  • 教育法学 考点汇总及预测
  • 19下考试真题分析与面试备考指导

【礼贺新年-拼团特惠】2019下四川教招考点精讲班

考点精讲

139 ¥199

限时优惠100元

课程咨询
扫码购买

课程介绍

【礼贺新年-拼团特惠】2019下四川教招考点精讲班

主讲:牛老师 年份:随到随学 限购:300 已购:278